县委 县人大 县政府 县政协
当前位置:罗山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浏览文章

罗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03

时间: 2016年07月15日 来源:县政府办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第三章  构筑科学发展新框架


按照“科学高效、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分工有序”的发展思路,严格划分生态保护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城镇发展空间三类空间,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四轴四区”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更加注重均衡发展和整体效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构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联动发展新布局。

第一节  明确主体功能分区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建设为契机,遵循“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坚持生态红线,保障农业底线,拓展城镇界线,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控制开发强度,提高空间效率,构建主体功能鲜明、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发展协调的主体功能区格局。

一、生态保护空间

合理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生态功能价值,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构建“一屏四河多斑块”为主体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形成保障生态安全的主体区域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一屏”即大别山绿色生态屏障,重点保护山体天然林资源、生态湿地、珍稀鸟类和生物多样性,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严格控制矿山资源开采,有序引导旅游资源开发,保障区域性生态屏障安全。“四河”即淮河、浉河、小潢河、竹竿河,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堤防建设、污染治理,保护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及功能,维护水域内生物多样性,沿河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多斑块”指由石山口水库、九里水库、龙山水库、龟山水库、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组成的生态斑块,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功能及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保护珍稀鸟类的生态家园,保障水源供给和水质安全。

二、农业生产空间

以北部平原和中部丘陵为主体,以南部山区为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两带三区四基地”的农业生产空间格局。“两带”即沿淮河-浉河蔬菜种植带、沿大别山北麓茶油种植带,重点打造以优质蔬菜、高品绿茶、油料作物为特色的农业生产带。“三区”即北部高效农业区、中部种养示范区、南部特色种植区,北部高效农业区重点发展稻麦及优质蔬菜,中部种养示范区重点发展高产水稻、花卉苗木、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南部特色种植区重点发展优质茶叶、油料作物、板栗、中药材种植。“四基地”即依托沿淮乡镇的现代农业基地,依托中北部乡镇的休闲农业基地,依托中部岗岭区乡镇的畜禽产业基地,依托南部山区乡镇的茶叶产业基地,着力建设蔬菜产业化集群、优质稻米产业化集群、植物油产业化集群、茶叶产业化集群、畜禽产业化集群、水产品产业化集群、花卉苗木产业化集群。

三、城镇发展空间

加快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一城三镇四区”为主体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一城”即中心县城,重点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加强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和城市宜居环境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三镇”即楠杆镇、灵山镇、周党镇,夯实城镇产业基础支撑,加强城镇公共服务配套,引导农村社区就近向镇区集中布局,提升对区域城镇化的组织引领功能。“四区”即产业聚集区、石材产业园区、特色商业区、文化生态旅游区,主要承载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陶瓷、家具、新型建材、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优势产业集群,支撑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第二节  构建“一核两带四轴四区”格局

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的布局理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就地城镇化为导向,以实现绿色崛起为路径,坚持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信阳的布局思路,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四轴四区”的城乡布局新体系。

一、一核

“一核”即中心县城。坚持实施强心战略,突出中心县城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加快建设彰显豫南特色的现代化魅力新城。抓好旧城区、新城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四区统建”工程,强化先进制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豫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区域性商贸服务、教育文化中心地位,增强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的能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铁路与公路联动发展,建设多式联运豫南物流中心。支持与信阳组团融合对接,建设组团型城市群,形成信罗互促互进、融合发展格局,推动罗山县城发展成为具有30万人口以上的特色小城市。

二、两带

“两带”即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带、淮河高效农业示范带。

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带,指罗山南部沿大别山山脉的旅游环线。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以灵山寺、董寨两大景区为重点,整合九里湖、何家冲、龙池、申林茶园、豫南农耕文化园、特色村落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强沿山旅游环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鸡公山国家5A景区联合申报,打造国家山地休闲胜地、中部佛学养生福地、大别山四季运动营地、豫南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淮河高效农业生产带,指罗山北部沿淮河与浉河的高效农业生产带。依托沿河水利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以尤店现代农业产业园、东铺花卉苗木观光园、楠杆休闲农业示范园等为示范载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努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着力构建优质蔬菜产业集群、花卉苗木产业集群、高产稻米产业集群,创建具有罗山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知名品牌,打造功能完善、特色突出、集约高效的高效农业连绵带。

三、四轴

“四轴”即沿国道312、郑武高速二线、省道337、县道032构建的城镇发展轴。

沿国道312城镇发展轴,是连接罗山县城、楠杆镇和信阳城区的北部发展轴。提升国道312为一级干线公路,新辟两条对接信阳城区的快速通道,加快对接融入信阳,加强产业聚集和功能完善,培育信阳组团城市群的东部主轴。

沿郑武高速二线城镇发展轴,是连接罗山县城、石材产业园和周党镇的东部发展轴。以郑武高速二线建设为契机,引导产业和人口加速向轴线上的中心镇集聚,提升轴线的产业层次和城镇化水平,建设我县最为发达的城镇产业复合型轴线。

沿省道337城镇发展轴,是大别山北侧连接朱堂乡、灵山镇、潘新镇、周党镇的南部发展轴。改造提升现有省道为一级干线公路,加强资源整合和集群化引导,重点培育成以山地旅游、茶叶种植、油料种植、花卉苗木为主的特色城镇发展轴。

沿县道032城镇发展轴,是连接楠杆镇、青山镇和灵山镇的西部发展轴。改造提升县道为二级公路,突出规模农业和生态特色,引导形成以生态经济主导的城镇发展轴。

四、四区

“四区”即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石材产业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区。

产业集聚区。突出集群、智慧、绿色发展,面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重点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改造提升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尽快启动宁西铁路火车站物流园建设,与县城统筹考虑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布局。完善投融资、中小企业担保、土地收储、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型园区,打造成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特色商业区。坚持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强融合,整合县域商贸资源,突出智能化、特色化,围绕体验式精品商圈、电子商务中心、禅茶特色商业街、农副产品市场、家具建材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多功能多业态商业街区,打造县域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平台。瞄准国内500强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商,以龙头引进带动整体开发,增强服务居民消费升级的能力。加快培育“互联网+特色商业+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发展平台型经济、体验式消费、特色类市场等新业态,搭建特色商业区的公共服务新平台,结合旧城改造和内河治理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换挡,加快特色商业区提速扩容增效发展,培育我县新的经济增长极。

石材产业园区。树立“低碳、创新、品牌”理念,着力发展“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的特色石材循环经济,实现废石废水循环综合利用。努力延展石材产业链条,加快构建集石材加工、石材展示、石材物流及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材产业服务平台。妥善处理矿区移民搬迁安置,完善园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尾矿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全国矿山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生态优先、文化为魂、多业融合”,围绕建设豫东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整合大别山生态旅游、灵山寺佛教旅游、何家冲红色旅游优势,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业与佛教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林业融合发展,将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大旅游经济示范区。加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步道、旅游标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酒店、特色餐馆、旅游车队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以联合申报国家5A景区为契机,加强与鸡公山景区联合开发,争创国家山地旅游典范。筹划成立生态文化旅游区管委会,统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拓等。

五、多点

“多点”即支撑罗山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主要包括铁路物流园、电子信息园、陶瓷产业园、现代农业园、畜牧科技园、茶叶产业园、灵山寺景区、何家冲景区、九里湖景区、董寨景区等。按照抓基建、提服务、促集聚、强支撑的思路,加快节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节点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引进战略投资商,整合要素资源,引导聚集发展,强化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加快推进河南特色城镇化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