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 县人大 县政府 县政协
当前位置:罗山县人民政府 » 走进罗山 » 特色资源 » 浏览文章

朱鹮繁育

时间: 2016年08月17日 来源:林业局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朱鹮又称朱鹭、日本凤头,俗名“红鹤”,有 “东方宝石” 之誉,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朱鹮在19世纪以前曾广泛分布于前苏联、中国、日本和朝鲜。中国古代称朱鹮为朱鹭,《汉乐府·朱鹭》中曾写道:“朱鹭,鱼以鸟。鹭何食,食茄。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谏者。”可见当时朱鹮是很常见的水鸟。
    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腿不算太长,胫的下部裸露,颜色也是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朱鹮生活在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朱鹮对生境的条件要求较高,只喜欢在具有高大树木可供栖息和筑巢,附近有水田、沼泽可供觅食,天敌又相对较少的幽静的环境中生活。晚上在大树上过夜,白天则到没有施用过化肥、农药的稻田、泥地或土地上,以及清洁的溪流等环境中去觅食。主要食物有鲫鱼、泥鳅、黄鳝等鱼类,蛙、蝌蚪、蝾螈等两栖类,蟹、虾等甲壳类,贝类、田螺、蜗牛等软体动物,蚯蚓等环节动物,蟋蟀、蝼蛄、蝗虫、甲虫、水生昆虫及昆虫的幼虫等。
   春季是朱鹮的繁殖季节,这时成年的雄鸟和雌鸟结成配偶,离开越冬时组成的群体,分散在栓皮栎树等高大的乔木树上去筑巢、产卵。这时它会用嘴不断地啄取从颈部的肌肉中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的色素,涂抹到羽毛上,使它的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等都变成灰黑色。它的巢很像一个圆盘,十分简陋,外径73厘米,内径53厘米,深8厘米,距地面高度为5—20米。巢由树枝架成,里面垫以玉米杆、蕨类、细藤条、草叶及草根等,有时也利用旧巢。每窝产卵2—4枚,卵的大小约为65×45毫米,卵重70克左右,表面是蓝灰色或浅绿色的,上面带有黑褐色的斑点。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需要28天。雏鸟在亲鸟的精心哺育下生长很快,60天后就能跟随亲鸟自由飞翔了。性成熟的年龄为3岁左右,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朱鹮的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域急剧缩小,野生朱鹮已极为少见。20世纪中叶以来,朱鹮相继在朝鲜、苏联、日本和朝鲜灭绝,此后在我国一直没发现野生个体,专家曾判言朱鹮这一物种已灭绝。1981年我国科学家在陕西重新发现朱鹮野生个体,仅存7只,经过二十多年的科研保护,种群已达到1000只,其中野生种群约500只。

但由于现存朱鹮种群的繁殖基数低,野外种群单一,种群近亲繁殖,导致雏鸟易夭折,幼鸟和亚成体抵抗力弱,一旦遭受冰雪雹灾或传染性疾病的袭击,都有可能导致该物种灭绝。为此,国家林业局将朱鹮列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优先保护物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拯救。
    在保护朱鹮的过程中,中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交流。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赠送了朱鹮,并对日本的朱鹮拯救工作予以了大力支持,签署了《中日朱鹮保护合作计划》,开展了朱鹮合作繁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了解决朱鹮野外种群分布过于狭窄,对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抵抗能力较低等问题,加快推进朱鹮人工繁育、放归自然和促进其种群复壮,国家林业局在全国选择适合朱鹮生存繁育条件的保护区作为其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地, 2004年9月,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评估,决定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朱鹮野化放归地点之一。
    2007年,国家林业局调拨两批朱鹮来董寨保护区开展繁育研究,至2016年,已人工繁殖朱鹮196只,建设完成2850平方米朱鹮野化训练大网笼,2013年10月、2014年8月、2015年11月进行了三次朱鹮野外放飞,共放飞朱鹮78只,实现中国朱鹮原产地外放飞,标志着朱鹮迁地保护工作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朱鹮放飞后,董寨保护区喜讯频传,2014年4月监测一对朱鹮野外筑巢成功繁殖1只,2015年野外自然繁殖成活14只,2016年野外自然繁殖成活8只。
    朱鹮放飞后第二年即实现野外自然繁殖成功,第三年野外筑巢数量不断增长并顺利产卵孵化出壳幼鸟,受益于豫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群众浓厚的生态保护意识。朱鹮在河南自然环境条件下生存并孵出子二代,标志着在河南建立较为稳定的朱鹮野外种群迈出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