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 县人大 县政府 县政协
最近更新
当前位置:罗山县人民政府 » 乡镇之窗 » 铁铺镇 » 浏览文章

铁铺镇概况

时间: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铁铺镇政府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罗山县铁铺镇位于县城西南部,地处大别山区,淮河主要支流九龙河上游,南与湖北省大悟县交界,西与信阳鸡公山风景区为邻,北与罗山县灵山风景区接壤,其东北为我县彭新镇、山店镇,距县城52公里,境内四周山峦起伏,九龙河上游五条支流交汇于蔡楼集镇。有九里湖、义阳三关之一的九里关、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是著名的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和重要旅游乡镇,是罗山往返西南的重要门户。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9个村民组,总人口近2万人。镇政府驻地人口5297人,固定商户620多户,流动商户230多户。全镇生态公益林总面积12.8万亩,森林覆盖率79%,是一个生态林业大镇。近年来,依托“六城联创”和美丽镇村建设,铁铺镇连续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市级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市级信访工作四无乡镇”等荣誉称号,镇内何家冲入选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文化底蕴深厚。铁铺镇建制于1975年,属革命苏区。这里是豫南地区的历史名镇、商贸名镇、军事名镇、文化名镇、教育名镇。镇域内历史古村落、明清古建筑群、历史名胜九里关和非物质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较完整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其中,历史名胜义阳三关九里关位于铁铺镇境内,以关隘文化为主题,形成“九里关、关天下”,更有“河南南,湖北北,雄关九里”千古绝对脍炙人口。红二十万军军部旧址何氏祠和医院旧址何家大院建于明代,距今600年历史。其中,何家大院为徽派建筑,何氏祠是一座仿宫廷建筑的小四合院,二进屋16间房屋,这种建筑风格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极为罕见。

区位条件优越。我镇地处豫鄂两省边界,东西宽约16.2公里,南北长约15.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5′,北续31°48′。铁铺镇是罗山出入西南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京港澳高速纵贯全境,旅游公路沿何家冲直达新县,近年来依托“六城联创”,镇区境内基本实现村、组通公路。

铁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四周山峦起伏,中部有小片平原和丘陵。部分地质属断裂构造系,北东走向,主要成为以砂岩、洪沙石为主,与周边相似,铁铺镇地形变化较大,地貌类型复杂,低山、岗丘、平原、湖泊水网丰富多样。

铁铺镇处在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之间,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境内主要河流为九龙河,主要水资源为九里水库、青蓬水库。

京港澳高速灵山互通式立交连通涩何旅游公路,李灵路直达107国道,S339红色旅游公路东达新县,南入湖北大悟县,北连南信叶公路,是罗山贯通豫鄂及西南区域的重要门户。

旅游资源富集。铁铺镇何家冲是著名的红二十五长征出发地,有红二十八军,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曾长期战斗在铁铺镇青蓬村,现存有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和韭菜崖医院。其中,何家冲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成为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红色圣地,供人们怀念、瞻仰、接受红色教育。1996年,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集结地标志—白果树、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红军碾、纪念碑等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李先念、徐向前、刘华清、程子华、郭述申、刘震等领导同志为纪念碑亲笔题词。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主要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之一,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铁铺镇境内山峦起伏,奇峰耸立,林茂谷幽,清泉潺潺,美景天成。历史名胜九里关历经风雨沧桑,于1969年截南北关口,建成今天的九里湖,5000亩水面如明珠般镶嵌在群山翠林之中,因连接湖岸中有一岛,形似飞落湖中的大雁,故当地人称九里落雁湖,青山与绿岛,浮沉不定,如一幅幅泼墨山水画;全国林业绿化千佳村—北安山原始森林参天蔽日,飞瀑白龙潭深不见底,自然风光秀丽旖旎,可谓一步一画,步步皆景。铁铺镇还有寓含动人故事传说的六斗尖、王坟顶、韭菜崖、擂鼓台、观阵山、睡美人等奇山秀水。

生态资源良好。全镇森林覆盖率79%,以阔叶林、原始次森林和松、杉、栗、竹为主的森林资源丰富,镇域范围内无任何工矿污染企业和污染源,处处青山绿水,林海绵延,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是都市人向往的天然氧吧。同时,铁铺镇具有宜人的气候资源,我镇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湿润和半湿润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典型的过渡性气候特点。镇域冬长夏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冷热差异明显,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在全国建筑气候区划中属第Ⅲ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6℃,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280毫米,常年日照为2128小时,无霜日 15天,冰冻日10天,主要风向冬季为偏北风或北风,夏季为偏南风,平均风速2.9-3.5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是最适宜人居住和养生的绝佳场所。

经济实力突增。近年来,铁铺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劳务富镇、民营强镇”战略,立足红色、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14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949万元,乡镇工业总产值29130万元;非农固定资产投资达25100万元;完成乡镇财政收入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53元,铁铺镇在全信阳市综合实力排位居72位。招商引资3000万元,被评为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乡镇、市武装工作先进乡镇、县目标管理一等奖,另有综治、计生、信访等多项工作也将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认可。同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建立了招商引资领导机构,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措施,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考核,积极争取资金,以此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蓬勃。全力打造何家冲红色教育游、九里湖观光休闲游和北安山静心游等精品旅游品牌。何家冲红色教育游:2007年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元,2008年4月建成“山水红星村、罗山何家冲”,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按核心景观和功能分为八个景区,即大门服务区、红军纪念馆、何大妈农家乐、红二十五军长征体念区、红军碾坊民俗生活区、银杏树红军长征誓师广场、红军医院、大水塘垂钓区等40余景点。形成了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为宗旨,以绿色镇村风味餐饮为主体,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集红色文化观光、休闲、体验、绿色餐饮、生态度假于一体。北安山静心游:利用铁铺镇境内山峦起伏,奇峰耸立,林茂谷幽,清泉潺潺,美景天成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开发青蓬至北安村生态旅游,全力打造成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相关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了文化生态游、特色生态农庄游、农家乐等。年接待各地游客50万人次,带动了交通运输、农家餐饮、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交易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为农民带来旅游关联收入600多万元,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同时,旅游业促进了镇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铁铺集镇的开发建设和新农村不断发展;推动了边界集镇贸易繁荣、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

民营经济活跃。我镇共有非公有制企业27家,从业人员1237人,年产值1.2亿元,形成了鞭炮制售、精米加工、红砖建材、畜禽养殖、林副产品加工等特色支柱经济,大别山精米厂年产销优质大米500万吨;返镇创业人士陈崇胜投资2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养猪场2座,年出栏生猪8000多头,产值800多万元。全镇共有茶叶面积2.1万亩,有茶叶专业合作社3个,加工厂2个,九里、北安茶以独特的品质畅销省内外,北安银针曾获信阳茶文化节金奖。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这里落户生根、发展壮大,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集镇建设日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累计整合资金1400多万元,引进社会资本2500余万元,对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实施了“五化”、“五场”、“五区”工程,整洁明亮、文明有序、功能齐全的铁铺新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五化”即,一是硬化。投资150万元,将集镇7条街道全部硬化,硬化面积4万1千多平方米,结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二是绿化。投资近50万元,栽植香樟、桂花600多株,沿河沿街边角地带用苗木、花卉整块绿化2000多平方米,并对集镇所有的树穴进行了扩容整理,原来的卫生死角变成了亮丽的绿地花带。三是净化。投入资金60万元,建成标准垃圾池、垃圾箱和垃圾桶88个,集镇新建水冲式公厕2座。全面修缮了排水设施。投入20多万元,新建一座景观拦水坝,硬化河堤护坡2000平方米,河道清淤500米,使集镇排水畅通,河水清澈见底。四是亮化。投入资金40万元,在所有街道安装高杆路灯70盏,集镇白天绿树成荫,夜晚亮如白昼。五是美化。集镇居民和所有镇直单位门上破旧对联全部刷洗干净;刷白沿街墙面4000平方米;油漆沿街居户门窗2000平方米;集中整治了集镇乱贴、乱画、乱搭现象,集镇路面干净,镇容整洁。“五场”即,一是投入资金30万元,新建了一个1500平方米的兴业路农贸市场,作为蔬菜、畜、禽、鱼等农副产品经营的专业市场;二是投资40万元,新建了惠民路小商品市场,用于经营衣帽纺织、日用百货、五金电器等小商品。三是新建了一个集镇停车场;四是在集镇新建了滨河广场、民生广场、文化广场等三个休闲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体育器材、休闲石桌、石凳,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五是新建了一个垃圾填埋场。“五区”即,依托五化、五场,我镇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新建了滨河小区、惠民小区、兴业小区、怡馨花园、红星小区等5个商住小区,建设商住楼126套,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全部按照徽派风格设计建设,居住环境良好,品味明显提高,成为集镇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六是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场。

社会事业繁荣。近年来,铁铺镇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以镇成人教育学校为依托,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务工技术培训,培训农民工2000多人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铁铺镇采取多种措施,先后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新建中小学校教学楼、宿舍楼1860平方米,建成了中学、中心校电脑室、图书室,适龄入学率100%。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村建有图书室、电教室、文化大院、文化广场,让山区群众学有场所、乐有场地;舞狮、秧歌、旱船等群众性民俗文化健康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通使用。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实际问题;强化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村村建起了高标准的村级卫生室,卫生院先后争取到“卫八”和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大大改善了镇卫生院的医疗救治条件。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截至目前,新农合新农保均实现了全覆盖;近年来,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两座标准高、设施齐全的九里、易棚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146人,全镇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2%以上;享受低保961人(其中农村低保869人,城镇低保92人),有力推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扎实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突出抓基础、抓稽查、抓经常性工作, 10个村的计划生育服务室全部达到了“用房宽敞明亮、设备新颖齐全、制度规范公开、环境整洁优美”的标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